从事实验室的科研工作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有没有担心过自己的实验会出现安全事故?在操作危化品实验的时候有没有想防毒面具太麻烦,不带也没什么?在处理实验废弃物时有没有想过这些废弃物到底应该怎么分类去处置?
很多看似平常不重要的实验细节,如果日积月累的不注意,就会有极大的可能引发更多更大的事故。这就是美国安全专家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它是安全生产的十大定律之一。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也就是说这300起潜在的隐患才是酝酿出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温床和起源!
其实今年以来上到热搜的高校院所重大实验室事故就已经到达了3起。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10月24日下午,江苏省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的一栋实验楼发生爆燃,共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据称,爆燃实验室是位于三楼的粉末冶金实验室,爆燃原因或与镁铝粉爆燃有关。
7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学也发布了一则关于化学实验室发生火情的通报,一名博士头顶火苗冲出实验,胸前的衣服已被烧毁,甚至在火势扩大之时,最后一名学生脚踩烟雾冲出来,画面让人十分揪心。
今年3月31日,网传中科院化学所实验室发生爆炸,一人当场死亡。原因是面对釜内物料还没完全冷却的反应釜进行了开釜操作,导致当场身亡。
按照海因里希法则来看,以上提到的每个重大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就是300:29:1法则里的1,但是在这个1起重大事故的背后必定曾经至少发生过29起轻度事故,还有300起的事故隐患。也就是,所有事故的出现,都是隐患造成的。
面对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我们科研工作者究竟应该怎样利用好“海因里希法则”,让自己的实验室长治久安呢?
浩赛科技实验室安全团队根据多年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及指导经验,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出以下几点方案,如果需要更加详细的安全培训,欢迎留言提供联系方式和我们联系:
01做好个人防护,这是面对事故的最后一道屏障TITTLES
口罩、防毒面具、防护服还有手套,这些实验室必备的个人防护物品。可有多少同学还简单的认为防毒面具一个滤芯可以打遍所有实验室的实验?一副手套可以应对所有种类的化学品?更有多少同学天真的以为日常带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也能防护实验室的有机化学品?
根据自己的实验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而且个人防护水平一定要大于自己实验面对的危险水平,因为这是保护我们自己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02用好通风橱,这是实验室最危险的地方
基本上所有的化学实验都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如果遇到有压力或者爆炸风险的实验还必须要在特殊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对于实验室标配的通风橱,又有多少老师根本不知道它应该怎样正确使用?
下面两幅图大家能看出问题在哪里吗?
03应急演练做不好,事故来了跑不了
这次南航的爆燃事故,笔者看到有报道说第一次爆燃后有学生拿着水枪在救火。这在化学品引发的火灾中是大问题,非常容易引起第二次或者第三次的爆炸。因为实验室化学品中很多易燃易爆品是不能用水灭火的。
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多是硕士或者博士乃至博士后,在科研领域都是学术研究的佼佼者,可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又有多少人知道该怎么处理?用什么灭火器?怎么使用灭火器?拿南方科技大学头顶火苗的博士后来说,这种类型的火灾其实用“灭火毯”就会起到非常快速的灭火效果。可又有多少实验室连灭火毯都没有,即使有但不知道灭火毯在实验室哪个位置?
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这一个个隐患越来越多,就会从300个隐患的量变升级为轻度事故这个质变。
小结
综上所述,要想避免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必须要认真读懂海因里希法则,并且严格按照法则进行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排查。定期进行实验室的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做到警钟长鸣。
如果有需要进行实验室详细安全培训的实验室欢迎在文末留言联系方式,浩赛科技为实验室提供如下详细落地的安全培训:
实验室安全现状及实验室基本要求
主要从国内外实验室现状、近 10 年实验室事故发生数据统计分析、常见实验室误操作事故总结引导实验室基本制度。
个人防护与职业病介绍,包含手套、口罩(防毒面具)、通风橱的正确使用和选择,及最新版职业接触限值国家标准介绍。
实验室气体安全
对近几年实验室有关气体的爆炸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解读,介绍钢瓶如何正确使用和存储。
实验室化学品风险识别与管理
通过近几年案例介绍危险化学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规范,危险化学品国家最新政策解读。化学品危害标识和化学品标签合规性介绍、常见有机溶剂的风险识别及健康防护 。
实验室废弃物处置
针对 2020 年 9 月 1 号执行的新固废法进行解读,介绍主要变化及实验室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归类和储存。
Copyright © 2019 青岛浩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2004154号-1